专家共识:液体活检等分子诊断是现代早癌筛查技术的补充
2022年1月26日 23:42

 

早期发现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既能有效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又可以减少治疗费用。我国在早期诊断早期筛查方面拥有很多很好的技术,但能否用好这些技术是一个挑战。
1月16日,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肿瘤早期诊断技术研讨会暨分子诊断及新技术在早期癌症筛查中的应用”大会在线上举行,中国工程院詹启敏院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院长、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杜鹏教授、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王丹理事长、国家癌症中心代敏主任、莱盟健康LAMH董事长兼CEO张泽跃及来自全国各大医院的临床科主任、检验医学专家们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相关论述,逾103万人在线观看了会议直播。
詹启敏院士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当前是中国健康事业发展的最佳历史机遇期。2020年,在中央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意在科技工作三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上,又加上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詹启敏院士
詹启敏院士指出,全球都非常关注肿瘤的早期阶段,如果能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在病理形态改变之前,找到早期的指标,就能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的水平,从而提高5年生存率。
大会名誉主席季加孚院长进一步指出,早癌筛查技术其实已经存在了半个世纪以上,在筛查和检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看来,这些技术有其优点,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半侵入式的检测会影响患者或健康人群的接受度。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院长季加孚院长
“那么,我们是否能够从分子诊断、无创技术中发现另外一些检测方法?”季加孚院长认为,液体活检是现代早癌筛查技术的一个补充。“期待这次大会,通过专家之间的交流,通过今后的临床实践,能够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据了解,季加孚院长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长期致力于肿瘤早期筛查推广和普及的专家,作为政协委员,两次的政协提案都是关于早癌筛查的。
在季加孚院长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北京抗癌协会成立了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2021年,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成立了肿瘤筛查与防治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同样致力于早癌筛查的推广与普及,王丹理事长在会议中重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0年要将我国癌症的5年生存率整体提升15%。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除了提高我国整体医疗卫生水平外,规范化的早期癌症筛查非常重要。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 理事长兼秘书长
王丹理事长
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被全世界公认的降低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的有效手段。”王丹理事长强调:“而这一领域检测技术的创新研发就是破题的关键之一。传统的方法只能在组织水平或者细胞变异的后期发现肿瘤,目前临床亟需更新的更加精准、更加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帮助我们在早期就发现肿瘤,建立起癌症的早诊早治体系。”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
肿瘤医院国际交流处处长  代敏教授
代敏主任也表示:“在筛查和早诊早治领域,无论哪一项技术在哪一个环节能有所提高,对提升筛查和早诊早治的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围绕分子诊断及新技术的讨论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教授指出:“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通过检测肿瘤相关基因位点的甲基化情况,进而能够发现早期癌症。去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就是北京医保批准甲基化进医保,填补了国内胃癌甲基化检测的空白。”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郭玮教授认为,ctDNA在精准诊疗当中的应用前景一定更加广阔。ctDNA是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外周循环当中的DNA,是属于cfDNA的一部分,它的含量在不同肿瘤患者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它的半衰期比较短,所以它更加适合于做肿瘤标志物。

莱盟健康LAMH董事长兼CEO张泽跃同样表示,在肿瘤发生的早期,患者的血液中就已出现cfDNA、外泌体及循环RNA等标记物,借助高通量测序等高敏感手段,有可能实现癌症的早期筛查。甲基化主要有三个显著优势,首先是甲基化改变早于突变,甲基化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出现;其次是多位点,高灵敏度,结直肠癌早期可检测甲基化位点改变约为2000个;最后是可实现癌症组织溯源,甲基化模式具有组织特异性。莱盟健康LAMH拥有全球最早的甲基化技术累积与大量临床样本验证数据整合,独家AI算法专利与可实现的临床报批强强结合,帮助更多百姓获取更准、更早、更简便的癌症早筛服务;未来,莱盟健康LAMH不仅会成为行业内最快、最早进行商业化落地的企业,也将在癌症早筛早诊领域巩固加深技术优势,以此处于领先水平。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外科行政副主任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杜鹏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科研处处长、分子诊断中心常务副主任贾淑芹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分子诊断中心副主任徐国宾教授主持了大会并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外科行政副主任、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杜鹏教授在进行大会总结时表示,液体活检等分子诊断在临床的应用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宽广,这是大家的共识。“我们经常会开展一些这样的学术交流,促进早癌筛查在中国的普及,促进液体活检等分子诊断技术在早癌筛查、精准医学方面的应用。”